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生活 > >> 内容页

北化学子捐出5000元奖学金作为支教团助学金

2023-07-10 19:09:54 来源:青瞳视角

“对我来说,50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但我还是希望这笔钱能使用得更有意义一些。”近日,北京化工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在服务地内蒙古自治区科左中旗保康第三中学和甘肃省镇原县屯字中学分别举办“鸿雁”助学金发放仪式。其中,发放的助学金就包括该校宏德书院法实2101班朱嘉琪捐赠的5000元奖学金。


(相关资料图)

谈及捐赠这笔钱的初心,朱嘉琪坚定地说:“我记得谭天伟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嘱托我们在大学要以立德为首要目标,先‘宏德’后‘博学’,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奖学金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希望能为这些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助力他们振翅高飞。”

据了解,“鸿雁”助学金由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于2019年发起,以支教团全体成员个人捐赠为助学金来源,致力于帮扶支教的服务地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设立的的专项助学金。设立以来,已先后发放8万元,33人受益。

“助学金取名‘鸿雁’,表达了支教团同服务地割舍不断的情谊,也寄托了支教团志愿者希望同学们能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像鸿雁一样纯洁、善良、勇敢,在风雨中拼搏,振翅高飞。” 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内蒙分队队长姜博介绍。

榜样的力量结成了朱嘉琪和“鸿雁”助学金的缘分。她清楚地记得,那是在2022年学校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出征仪式上,研支团成员姜博曾作为城市志愿者代表发言,他深情讲述了自己多年来志愿服务的经历,也表明了他即将带领支教团成员奔赴草原,“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同为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者的朱嘉琪,被这种志愿服务精神深深感动。在此之前,她总认为支教是遥远的事情,遥远到千里之外,不会和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联,“但事实上,我发现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支教团的同学。姜博学长的那些故事在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奉献的种子。”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2023年。在收到10000元“李文杨燕奖学金”后,朱嘉琪突然想起在奖金答辩时辅导员曾问她:“如果有了这笔奖学金,你会用它做什么? ”但那时她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后来,“这条小鱼在乎”的支教故事冲上热搜,她也被同龄人的故事深打动。她当即下定决心,联系到了支教团的姜博,决定将其中的5000元奖学金捐赠给“鸿雁”助学金,为那些虽从未谋面,但时刻牵挂的孩子们送去关爱。

“从大二开始,我就长期坚持做线上支教,曾为偏远地区的小朋友们进行过一对一英语教学。”朱嘉琪望向远处的蓝天,动情地说,看到孩子们虚心求教的眼神,她时常会眼含热泪、充满力量,更加清楚地感知到自己身为青年志愿者的责任,“如果再获得奖学金,我还是会选择捐出去,让它变得更有意义。”

按照惯例,“鸿雁”助学金发放后,支教团成员会集中开展一次特别的家访,走进受资助学生家庭,详细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活动结束后,北京化工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党支部书记燕明海感慨道:“看着孩子们家里满墙的奖状,我们百感交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中,我们北化支教团还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姜博在介绍助学金的基本情况时说,研究生支教团除了物质帮扶,今年还计划建立“1+N”帮扶机制,每名支教团成员联系部分受助学生开展长期对接,对同学们在成长中遇到的学业、心理等各方面困惑开展全方位指导帮助,真正实现“一个孩子考上大学,改变的就是一个家庭”的目标。

据了解,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组建于2015年,从刚开始的一批选派3名志愿者增长到如今一批选派11名志愿者,从一开始的一地一校增长到如今的两省四校,万余小时教学、百余堂主题班会、十余个兴趣课程、12万元自筹经费资助,北化研支团的成员将持续接力奋斗在一线,为乡村振兴和教育帮扶贡献北化人的青春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编辑/谭卫平

关键词: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时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